當前位置: 紅星一網一云>老專題>正文

【半條被子的溫暖】游世雄三進西邊山

內容簡介:

紅軍長征后,游世雄隨項英、陳毅留在江西根據地堅持游擊戰(zhàn)爭,1935年4月至1937年6月,曾三進西邊山,領導游擊隊艱難地反擊國民黨及其胡鳳璋保安團對西邊山的四次大“清剿”。
詳細內容

QQ??20190613114200.png

紅軍長征后,游世雄隨項英、陳毅留在江西根據地堅持游擊戰(zhàn)爭,1935年4月至1937年6月,曾三進西邊山,領導游擊隊艱難地反擊國民黨及其胡鳳璋保安團對西邊山的四次大“清剿”。

一進西邊山。1935年4月,游世雄、趙書良等受湘粵贛特委和游擊支隊總部派遣,率部100余人進入汝城西邊山地區(qū),建立新的游擊區(qū)。這支部隊是紅四團一部和湘贛邊總指揮蔡會文率領的一部組成。這兩支部隊于1934年轉戰(zhàn)在湘、粵、贛邊,到達汝、桂東邊山、西邊山地區(qū)后,留下100余人成立了西邊山游擊大隊,隊長趙書良、副隊長曹木生,政委游世雄、副政委王赤。大隊下分三個中隊。奉湘南特委指示,西邊山游擊大隊改稱為“湘南游擊隊”。

在邊區(qū)黨委領導下,成立了資、汝、桂三個地區(qū)工作團。工作團負責人分別為汝城王佐凡、桂東彭壽其、資興肖國天,于各縣開展地方工作。不久,在桃竂地區(qū)成立了中心區(qū)蘇維埃。

在資、汝、桂邊區(qū)分別組織了五個基層區(qū)蘇維埃政府:兩水口為第一區(qū),山腦子為第二區(qū),蛤蟆塘為第三區(qū),打獅老容為第四區(qū),羅家竂為第五區(qū)。

10月,國民黨對東西邊山進行第二次“圍剿”,游世雄率西邊山游擊隊突破包圍圈后轉移酃縣。

二進西邊山。1935年10月,隊伍短期休整后,游世雄重返汝城西邊山,迅速恢復了洪水山營地。1936年1月,根據湘南特委指示,成立了中共西邊山邊區(qū)委員會,游世雄任書記,楊漢林任副書記,趙書良、王赤、顧星奎、王佐凡、彭壽其、陳奎為委員。

蔡會文、方維夏犧牲后,湘南特委和湘粵贛特委于1936年5月在潭灣舉行聯席會議。會議決定撤銷上述兩個特委,成立湘南軍政委員會及其領導的新湘南特委,徐克全任湘南軍政委員會主席,周里任副主席兼新湘南特委書記。徐克全棄槍攜款逃跑后,湘南軍政委員會隨即解體。新湘南特委在潭灣土坡召開緊急會議,重新分工,游世雄分管軍事,并負責汝城、桂東一帶的工作,駐西邊山。6月,游世雄將湘粵贛邊游擊支隊擴編為兩個大隊。

1937年2月,根據地形勢嚴峻,游擊隊被迫再次突圍離開西邊山。

三進西邊山。1937年春末,國民黨“清剿”大軍離境,游世雄率部三進西邊山。游擊隊吸取教訓,將部隊化整為零,分散活動。6月,胡鳳璋又率保安團600余人“清剿”西邊山。游世雄指揮游擊隊與敵人兜圈子,捉迷藏。因敵強我弱,在激戰(zhàn)中游擊隊損失慘重。妻子范惠香等英勇犧牲。郴縣保安司令部將范惠香頭顱掛在城頭示眾。游世雄化悲痛為力量,1938年春率領游擊隊,開赴江西大余池江,改編為新四軍,奔赴抗日前線。他還特意將兒子取名游懷春,永遠懷念西邊山的春天。

(范良松、范燈龍口述,徐寶來整理)

(來源:摘編自《半條被子的溫暖》一書,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,湖南省汝城縣史志辦公室 編 朗讀者:馬韻迪)

主辦單位: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
技術支持: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
ICP備案號:湘ICP備17016663號-1

歡迎您訪問紅星網
您是第 位來訪者

荣成市| 凤翔县| 蒙山县| 广东省| 南平市| 竹溪县| 沅江市| 宾川县| 四川省| 衢州市| 改则县| 南投市| 扎兰屯市| 高雄市| 绥芬河市| 襄垣县| 永顺县| 江达县| 永清县| 龙江县| 林甸县| 鲜城| 西畴县| 罗城| 吕梁市| 炉霍县| 镇江市| 阿鲁科尔沁旗| 安岳县| 杭锦后旗| 余庆县| 中西区| 淳化县| 韩城市| 年辖:市辖区| 中阳县| 南安市| 嘉峪关市| 汉阴县| 通榆县| 葫芦岛市|